一場企業家不可錯過的論壇 | 新發展格局下,民企如何打通雙循環,找到新機遇?
緊扣時代脈搏 賦能民企危中求機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當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疫情在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催生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倒逼企業主動轉型升級。
對于企業來說,在過去,發展是第一要務。而在很多行業都面臨巨大沖擊的今天,危機中求生存,逆境中求發展才是王道。
民營經濟是否活躍,往往是一個國家營商環境、市場活力的真實反映。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2020上半年,肆虐的疫情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遭遇了嚴峻危機、面臨重構,而相較于國企,民營企業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對大風大浪的感知程度更甚于國企。
在后疫情時代,廣大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否經受住風雨的考驗,危中求機,逆勢成長,迸發潛能與活力,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雙循環”
是必然趨勢
“十四五”開局之初,黨中央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速度開始加快,依托自身優勢,中國成功抓住了國際產業分工、分化、深化的歷史機遇,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當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在外需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內需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因此,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
其次,雙循環是應對外部復雜形勢的戰略舉措。2008年以來,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出現趨勢性變遷。
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動世界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革,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
民營企業的
歷史使命
民營經濟擔當著國內大循環的積極建設者,民營企業應堅定地扎根和依托做強做大國內市場。
改革開放的最顯著特色和最大收獲之一是民營經濟與市場同命運、共成長。民營企業家是新時代最具流動性的社會職業群體。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將議題聚焦“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強調雙循環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其中,雙循環的內循環對應的主體其實就是我國本土市場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要讓他們更好的在國內統一市場已經雄厚起來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地得到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化的支持。
在外循環的方面,也要充分肯定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間積累的豐富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經驗,繼續敏銳地去對接國際市場,尋找外循環的方向中可以抓住的機會。
擁抱變革
把握機遇
在當前新發展格局形勢下,做企業猶如逆水行舟、背水作戰。
民營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到當前形勢,才能不斷實現產業調整和提升,在危機中尋找到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次疫情危機,是一個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級的過程。那些具有生存思維的企業,將會化危為機,生存下去并獲得發展。
謀大局,開新局。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從2014年始,已成功舉辦七屆,圍繞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之道,與時俱進地解讀中央政策精神、探討全球競爭背景下民營企業決勝未來的力量、產業轉型與產業整合、投資新風口和變革新機遇、創新與持續發展等熱點內容。
第八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底部突圍 決勝雙循環新格局下后疫情經濟時代”將于6.24-25日在深圳舉辦。
此次論壇將堅守一貫初心、延續過往使命,共同探討民營企業的生存之道、發展之道以及變革之策、創新之舉,剖析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享企業成功之道,共同探討新形勢下企業經營管理的現狀與未來、挑戰與機遇。
此次論壇旨在把脈中國民營經濟、提供專業建議、凝聚發展共識、重塑增長信心,賦能民營經濟,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多位重量級分享嘉賓屆時會來到現場,他們將帶來怎樣的精彩分享?如何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相關最新政策運用到企業轉型當中,助力民企底部突圍?我們翹首以盼!
目前,本屆論壇現已開放報名,
席位有限,
敬請更多優秀民營企業家參與其中!